《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3-2024)》简介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北京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这个目标,在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多个国内外权威排行中表现出色,不仅巩固了北京作为全球性城市的地位,而且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示出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扭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充分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持续围绕“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北京蓝皮书: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3-2024)》是以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吸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围绕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展开研究,跟踪分析2023年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表现,系统盘点2023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的总体状况,按照“十四五”规划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动态,梳理2023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新成就与新进展,考察国际交往功能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推进国际交往中心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全书设置总报告及“国事保障”“功能设施”“国际要素”“服务环境”“对外交往”“经验借鉴”六个版块,针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各领域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为解决和补足国际交往中心发展中的问题与短板建言献策。
主要编撰者简介
刘 波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与国际大城市比较,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在《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等全文转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横向委托课题。
张 力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国际传播、文化外交等研究。出版相关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福建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和参与相关课题研究10余项。
目 录
I 总报告
B.1 2023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状况与2024年形势分析(刘波、戴维来、张姣、杨鸿柳、刘林波)
Ⅱ国事保障篇
B.2 2023年北京服务主场外交研究报告(张丽)
B.3 服务与保障“一带一路”共建的北京实践(马鑫)
Ⅲ 功能设施篇
B.4 社会组织嵌入性参与北京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社会组织为例(朱丹丹、张梓婧)
B.5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报告(杨鸿柳)
IV 国际要素篇
B.6 2023年北京市跨国公司发展报告(苏仕喆、亚玛德吉、董艳玲)
B.7 对北京市国际会展人才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课题组)
B.8 2023年北京高端国际会展发展报告(陈泽炎)
B.9 2023年北京城市国际传播研究报告(张力、曹家铭)
B.10 2023年北京国际组织发展报告(武香君)
V服务环境篇
B.11 2023年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报告(那朝英)
B.12 2023年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朴美玉)
B.13 2023年首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现状调查(王艺璇、付振、王先亚、张雨晨、陈中瑞)
B.14 北京冬奥文化遗产内涵及保护利用法治路径研究(张万春)
B.15 从北京到巴黎:奥运会引领国际大都市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张姣)
VI对外交往篇
B.16 2023年北京国际友好城市交往研究(魏冉)
B.17 北京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风险挑战与对策建议(程艺、郭木易、马鑫)
B.18 RECP框架下北京与东盟高水平交流合作的机遇与实践(胥慧颖)
B.19 2023年京港合作进展及未来展望(刘林波)
VII 经验借鉴篇
B.20 泰国曼谷吸引国际组织集聚的实践及对北京的启示(刘波)
B.21 超大城市发展城市慢行系统的经验及北京启示(李军凯、高菲、梁兆南、邓思嘉)
B.22 国际组织落户日内瓦环境机制研究及对北京的启示(陈曦、刘平平)
B.23国际主要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经验对北京发展的启示(单许昌)
附 录
2023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大事记